第一塊普通碳鋼板成功軋制,意味著我國第一個寬厚板研發生產基地誕生在舞陽鋼鐵的熱土上。
1975年8月,平武鐵路贛江大橋段路基發生洪水。之后,600多名復員軍人來到這里進行維修。作為其中的一員,我被分配到交通運輸部鐵山信號工區。當時,除道岔能旋轉并保持通過列車外,所有其他室內外信號機均損壞。我們會一個接一個解決的。當時條件很差,沿線施工都是背著背包自理。我們住在車站的候車大廳。雨天,屋外的雨水和屋內的小雨迫使我們到處移動床鋪或用塑料布蓋住蚊帳擋雨。
我記得在景山站施工過程中,進站信號的水泥桿被石頭填滿,無法穿線,只好用鎖桿。一個高度超過10米的信號即使沒有安全帶也不能使用,因為人體大腿上部必須高于水泥桿,只有這樣才能把鎖桿豎立到水泥桿上。在手術中,我的胳膊和腿不停地顫抖和出汗。但就是這樣。我已經做了好幾天了。
我們早上5點起床,洗臉刷牙,然后開始施工。我們每天晚上8點才下班吃飯。當時,沒有現場服務費,沒有建筑補貼,也沒有獎金。但為了趕上建設期,大家都很熱情、很積極。
如今,隨著運輸量的增加,鐵路設備不斷更新換代。機車由蒸汽改為內燃,鐵路信號也由彩燈電鎖改為計算機聯鎖。軋鋼、四平、鐵山三個車站實現了開關、信號的計算機操作,只需一點鼠標即可完成。隨著設備的更新換代,我們的信號維修人員也要不斷轉變觀念,學習業務技術,做出一分鐘不影響行車的不懈努力。
版權所有:http://joy1412.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